粗大粒子的影像效果,算是一種攝影風格的表現,適當的雜點影像看起來確實極具質感,使用DSLR單眼相機可以提高iso的來增加雜點,但是相機的高iso呈現出的雜點效果,往往讓人不是很滿意,尤其iso調整過高時,彩色的雜點明顯的影響到品質,而且並不是讓人討喜的雜點。

在國外的電影海報上,有觀察過的就會知道,常常使用粗粒子來呈現影像,除了增加影像質感外,或許攝影師想表現如同電影膠卷的質感,在photoshop的雜點處理中,個人感覺"粒狀影像"這個效果,比較接近電影海報粗粒子的質感。

以影像處理的合成來說,偶爾需要適當的雜點處理,例如需要將A畫面與B畫面做合成,但是A、B畫面的尺寸不相同,在拍攝時iso也不同,所以會有粒子大小不一致的情況出現,合成時就算顏色作好校色,質感出現落差,合成怎麼看都很假,這時在合成處理時就將粒子做到一致,做出的合成影像才能真實。

承上篇【增加雜訊與網線銅版增加照片雜點】繼續介紹2個增加雜點的方法。


1.第三種方法:"粒狀紋理",我們先將影像調整成黑白,可參閱【照片黑白色調簡易處理】。




2.進入選單->濾鏡->紋理->粒狀紋理...




3.自行調整適當數值後按確定。




4.完成。




5.局部放大檢視。




6.第四種方法:"粒狀影像",這方法個人覺得比較像國外的電影海報的質感,我們先將影像調整成黑白,並將背景拷貝,請參閱【如何拷貝圖層】。




7.進入選單->濾鏡->藝術風->粒狀影像...




8.自行斟酌調整至適當的數值按確定。




9.完成粒狀影像後的效果。




10.接著調整"背景拷貝"圖層的不透明度,依個人喜好調整至滿意的數值。




11.完成。




12.局部放大檢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奧米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